8月24日至25日,新疆大学党校办家访团队走进了叶城县周边7个乡镇的9名学生家庭,从乌鲁木齐奔赴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,开展了一场跨越千里、连接家校的温情对话,同时也是一次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。
传递母校的温暖
此次家访均是家庭困难学生,每到一户,老师们认真了解学生家庭情况,向其亲友宣传学校的一系列关心关爱、助学扶困政策,鼓励学生励志求学、奋发有为。亲友们对学校老师不远千里家访深表感动,纷纷表示孩子能到新疆大学读书是他们家庭的光荣,读书是改变孩子个人、改变家庭命运的大事,一定会千方百计支持孩子完成学业,同时对学校和全体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。
家校共育的桥梁
搭建家校共育平台也是此次家访的重要目的,家访团队行前多方了解学生在校综合表现,结合家访时面对面了解的学业情况、综合发展情况,与学生亲友共同分享和交流了同学们在新疆大学的成长成才情况,并结合学生实际,提出了密切亲友和子女联系、学生要加强与班主任辅导员联系、提前谋划学业就业规划等建议。家访中,多位同学表示毕业后打算回到家乡,报答父母养育恩情,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力量,老师们为同学们朴实而厚重的言行所感动。
倾听与沟通的平台
家访之行,是一次难得的与学生、家庭成员面对面的交流机会,学生情况、家庭情况因人而异,也更能听到心里话、真想法。老师们每到一家,都耐心询问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,并从家访中大家所关注的难点、热点问题中梳理我们应该改进的方向。家访中发现,个别专项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,日常学习中存在一定困难,考试成绩不理想、甚至挂科;有的低年级学生职业学业规划意识不足,目标不够清晰,为我们加强学业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
民族团结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。在田间地头的走访中、在进家入户的深谈中,老师们与各个家庭的成员聚在一起、聊在一起,共同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,共同谋划学生的美好未来,共这些看似平凡的互动,既是推进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,也是播撒民族团结种子、让民族团结之花更绚烂的无行之举。家访队员们,也在两天短暂而充实的家访中,收获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带来的满满的感动、温情和向上的力量。